民生经济解放是社会经济转阴还阳的拐点
——中国中小企业最令世界感动的依据是:他们逻辑上没有活的理由,然而现实中仍然在喘息着。他们具有超乎想象的、令人感动的生命力!
民营企业、中小企业是民生经济的主体,承载着百姓衣食父母的历史使命,为国家民族的发展立下了最实在的历史功勋。然而他们在现实却是在承载令人无(
咨询公司)法想象的压力下忍辱负重地抗挣。他们经历的是无尽的苦难,贡献的却是基础的民生;吃的是旮旯角落的草,挤的是雪白滋生的奶。本人曾于本年10月15日在本平台写了一篇讴歌中国民营企业的文章“应该给民营企业家修个庙”,以表示本人对民营企业家们的尊重,亦提示我们的天下应该给民生经济、民营企业、中小企业最基本的尊重。
如果说公营企业是政府的聚宝盘的话,民营企业则是百姓的衣食父母。在发达文明的地方,限制大企业反垄断,保护促进中小企业谋发展是基本国策。然而在我们生存的地方事情恰恰是反过来的,民营、中小企业实事上承受着不公平的体制歧视,在整体劣势的氛围中求生存。故很多学者把中小企业说成是“草根经济”。在权力主导超经济强制的经济生活中,与权力相隔离的中小企业注定处于劣势。
近两年出现了大面积的中小企业倒闭潮。中小企业越发达的地方,倒闭越严重。有不少经济学家把这个倒闭潮原因归于:国内消费下降、人工工资和原材料价格上涨、出口下降等等。这些的确是近期助推中小企业倒闭面迅速扩大的即期原因,但不是真正注(
管理顾问)定中小企业命运的原因。
每个社会的生存发展,都有其内在的机理,因此社会生活的侧面尽管各有不同,但本质却是相同的。我们今天的社会人,普遍患有“三高”病,即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等心脑血管疾病。而且这个病是损害健康和生命的第一杀手(死亡人数中近40%死于“三高”,而癌症的数字是23%左右)。无独有偶,我国的中小企业亦普遍患有严重的“三高”,即高税收、高费收、高利贷。这就是压在中国民营企业中小企业头上的“三座大山”。而且这个“三高”对企业生死存亡的影响,远比人的“三高”对健康和生命的影响还要大,更无情。从逻辑上讲,绝大多数中小企业的注册并不意味着生长,而意味着登记执行死缓。
这里剖析一下民营企业的“三高”。
一讲高税收。仅从税率角度看,中国目前的税收只能算是偏高,然而有人说中国的税收世界第一高,福布斯说中国的负税痛苦指数排名世界第二,社会还普遍承认这一点,这又是怎么一回事呢?据统计在187个样品国中,中国税收排名第19位。排位确实偏高。但说中国的税收高,好象指的是税务系统收高了,其实税务当局是无辜躺枪了,中国的高税收与税务当局的确没有多大关系。实际情况是税收是国家强制收取,用于政府开支和提供公共服务产品的。衡量税收是否高(不合理)要看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税率多少,另一方面是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务多少。如果税收高,提供的公共服务也丰富,税收取之于民服务于民,这种情况下不能说税收收过高了。因此税收所谓高不高,不在税率本身,而必须联系到公共服务来一起考量。就我国情况而言,税务局收取的税收偏高,而真正造成税收不合理负税痛苦指数高的不在税务系统,亦不在于分配预算的财政系统,而在于财税之外的公共服务系统,因为我们的公共服务产品几乎没有,而且百姓对所谓的“公共服务”避之不及-老天爷啊,请不要为我服务了,所有民营企业都怕“服务”。犹如怕鬼。因此,中国的高税收准确来讲,应该讲成低公共服务落差形成的高税收,不是税务机构收取的高税收。中国的高税收的确不是税务机构造成的,是非税收因素构成的。这种怪异现象只有在我们炎黄部落能玩得出来。
二讲高费收。这里讲的高费用指各种收费。中国企业要交纳多少费用,各地不一,很难统计。一般讲要交三类费用:一是城建附加费、教育附加费等费用;二是社会保障费;三是住房公积金。我们说企业是需要承担部分社会责任的。但有一个前提,如果企业连自己生存都成问题,自己都活不下去了,还要他承担社会责任是没有任何道理的。千法万法要建立在企业有“活法”之上。而实际情况是,企业不及上述费用活下去都很难,由此推论企业的高费用亦是大多数中小企业的“摧死剂”。既然是摧死剂,还要收他干(
人力资源管理)咳呢。再说这些收费有必要吗?个人觉得没有任何必要。立法了可以修改法律。因为这些高费收把大部分民营企业中小企业拖死了。任何把企业拖死的法律都是不合理的,如果把不合理的东西强撑成法律一定是别有用心的。拿社会保障费来讲,当年大家涌跃交纳,想到60岁退休后有个保障。而现在的情况是要延迟退休年龄,说社会保障费用有缺口。早点为什么不说,早点要说了大家不交这个费用了,自己养自己,国家也少操这份心了,个人是死是活自己的事。而且在我们炎黄民族的历史上,从来没有官府会把在乎百姓生死放在心上来痛的事例。早知政府对社会保险是这么不可靠,当年就不交费了。今天如果能退保,很多人会退保,不交了退保还不行吗?欲话“做不了别人的牛,就不要误别人的春”。政府既然承担不了社保的公共事务,就把这件事取消得了。问题是政府不会取消,因为其中有政府利益。再说公积金,更没有必要了。买房是个人的么事,为什么政府老是要参与其中,是真正在为个人考虑吗?而教育附加,就不要以费的形式出现了,直接以税的形式出现不就得了。三类费用中只有教育附加有意义。高费收,把企业的现金流在种子期(生产过程中)抽走,简直可以说是抽企业生产经营的骨髓。
三是高利贷。中国民营企业资金使用费用在所有知名国家中是最高的。融资难,难于上青天,资本使用成本高,犹如高利贷,是中国中小企业的恶梦。发达国家的贷款利率不到5%,我国银行贷款利率8%,信托利率约15%等。但中国的民营企业想得到发达国家水平的贷款是连做梦都不会想,要在15%以下得到银行贷款可以下跪,要在20%以下得到依托可以叩首。新浪财经登了这样一条消息:“6月16日,浙江省中小企业局在其官网发布了《我省中小企业新情况新问题调研报告》,认为当前浙江中小企业发展情况总体是好的,也确实面临着诸多问题。比如生产成本大幅上升,企业融资困难,浙江多数地区民间借贷利率年息已经在25%-30%之间······”作为体制歧视对象的民营企业中小企业,从来都很难得到这个社会正常的融资条件和待遇,他们是生存在准高利贷上面的,是生活在油锅人的,随时都有可能破产。拿高利贷来赌钱,运气好可以生存。而拿高利贷来做生意,连神仙都不敢。
“三座大山”是怎样把中小企业窒息的呢?我们来讲一个数据就知道了。据相关资料,中国中小企业整体利润率3%!与高税收、高费用、高利贷的“利润率”数额相比较,在中国举办中小企业的经济地位,连做孙子的资格都没有,可以说比做乞丐还贱。乞丐的利润率一定不会低于3%。
非公有制企业,是百姓的衣食父母,是市场经济的主角,是民生经济的主体,是社会安定的基础,本应该是国民经济的栋梁。然而这个“栋梁”却在“三座大山”的压迫下艰难生存,以旮旯经济缝隙经济的姿态维系着低层社会的生存喘息。
有点生存阅历的人都一定会感觉得到,在现实的经济社会生活中,民营企业、中小企业的实际社会地位确实太低了。我们天天在讲要改革,要放开市场,要使市场成为配置资源的基本手段,然而都只是过过嘴瘾而已。民生经济的地位不是越来越高,相反是越来越低。民生经济,缝隙经济,我们在满世界的愁眉苦脸中能看感觉到它的存在,但是在光怪陆离的喧嚣中我们能听到它的声音,但在经济生活的主流战场却很难看到他们的身影。他们大片大片地出生,又大片大片地倒闭。然而他们前仆后继,后(
管理培训)浪推前浪,生生不息,哼唱着炎黄血脉的命运。犹如满世界的“三高”病人,尽管是歪歪扭扭,亦抗争不放弃生命一样,感天动地!
压在中小企业头上的“三座大山”不推翻,讲经济振兴是空话。不把中小企业从“三座大山”的压迫下解放出来,讲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说了等于没说。
向润物无声地滋养着我们这个民族的民生经济致敬,向民营企业家致敬!
http://wfst-h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