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初以来,河钢石钢轧钢厂不断强化产线技术和质量支撑,加强产线与客户的对接。4月份,该厂产品一次检验合格率达到99.69%,同比提高0.5%。
让现场质量问题“过筛子”
日前,该厂小棒作业区内,岗位工正在对一批低碳小规格钢材弯曲度进行测量,测量结果显示,全部满足客户要求。听到这个消息,一直在现场跟踪质量改善情况的质量工程师周玉朋神情稍显轻松。为解决低碳小规格钢种弯曲度不合的难题,(管理咨询)小棒作业区开展了“降低小规格低碳钢种剪切弯曲”专项攻关。攻关过程中,周玉朋他们将问题之一锁定在剪刃间隙上,生产小规格钢种时,将剪刃间隙从之前的0mm~2mm调整到0mm~0.2mm,剪刃间隙精准了,产品弯曲度比例自然降低了。除此之外,他们还将剪切温度区间由200℃~300℃控制在更合适的区间……在多项措施的保证下,小规格低碳钢种弯曲度不合的问题得到明显改善。“我们还在努力寻找更合理的控制措施,力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周玉朋说道。
周玉朋参与的质量攻关是该厂聚焦产线关键问题,提升产品质量过程控制能力的一个缩影。4月初,按照河钢石钢要求,该厂突出问题导向,认真剖析当前存在的质量问题,查找关键因素,制定有效措施,高效开展提升产品实物质量及稳定性工作。针对现场存在的质量问题,该厂用“过筛子”的方式逐一梳理,不漏掉任何一项问题。他们将现场长期难以解决的质量问题集中起来,针对主轧线在质量稳定程度和精准保证能力不足、定尺精度、剪切弯头、钢材划伤等方面的问题,成立攻关组,开展专项攻关,明确主要负责人及攻关完成时间,为实物质量持续改善提供有力支撑。
让产线职工拥有质量“话语权”
前不久,在该厂大棒作业区会议室内,生产技术人员和产线关键岗位操作工热烈地讨论着如何进一步完善冷却工艺制度,降低钢材弯曲比例。根据一个月来对大棒作业区所有钢材弯曲度的数据收集分析、综合对比,他们很快找到了不同钢材的最佳锯切温度,修订了冷却工艺制度中钢材锯切温度的区间值。
像这样的质量会议,该厂已在现场召开多次,这是该厂全力提升产品质量的新亮点。技术人员与产线岗位工面对面,采用头脑风暴的方法,讨论质量控制难点和要点,既能快速捕捉到影响产品质量提升的要害,又能增强岗位工的质量意识,是促进产品质量提升的有效方式。“产线职工与产品直接接触,他们最有质量‘话语权’,要让他们意识到自身岗位的重要性,发挥他们在质量提升方面的积极作用。”生产技术科副科长叩志飞说。
按照以前的作业制度,生产技术科将产品质量控制要点下达给作业区负责人,作业区负责人传达到工段,工段再传达到班组,班组长再向岗位工传达要领,经过“四级”传达,作业指令的执行多少会打折扣。如何让信息畅通无阻?该厂为技术人员和岗位工搭建了直接对话的平台,他们根据实际需要不定期召开产线质量会议,让岗位工直接参与讨论制定质量控制要点,让他们有机会提出更多更好的质量提升建议。(管理顾问)该厂还与关键岗位职工签订《质量过程控制风险抵押》,有奖有惩,让职工意识到自身的关键作用,规范操作行为。“现在,大家在思想碰撞的过程中收获了许多灵感,有利于质量优化的好建议、好方法层出不穷。”质量工程师端和健说。
岗位工有了“话语权”,职工的质量意识增强了,操作方法规范了,合理化建议增多了。今年初以来,该厂岗位工在重点客户标识标牌改进、产品硬度控制、钢材存放方式等方面都提出了许多良好的建议,成为了促进产品质量提升的“先锋队”。
让技术人员“俯身”产线解难题
4月18日,该厂大棒作业区加热炉主控室里,烧火工们为即将生产的供河南某铅具企业的产品如何加热争论不休。因该产品为首次生产,且热缩度为正常品种的2倍,要求炉内加热温度不能太高,而前一批产品要求必须高温加热。如果被动地去等炉子自然缓冷,必然会影响生产节奏;如果提前降温,又会影响前一批产品的质量。一直跟踪生产过程的工艺工程师刘献达深思熟虑后果断决定,待前一批产品生产完成后,先入炉废坯降低炉温,待炉温适宜再甩坯,这样既不影响生产节奏,又保证了产品质量。
像这样及时解决现场难题,保证生产正常运行的事件,对于刘献达来说已不是首次。对于技术人员服务产线,他是这样理解:“只有长期跟踪产线,才能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遇到突发状况,处理起来才会得心应手。”今年初以来,该厂不断完善质量控制体系,强化质量支撑团队建设,加强产线的技术“武装”,将更多的技术力量投入到生产一线,让技术人员贴近市场、贴近产线、贴近客户,用自身的知识、经验去解决生产难题,为工艺路线的优化和生产过程控制提出好办法。
国际某高端客户对产品长度要求十分严格,为了能够更精确地控制锯切误差,该厂技术人员除了跟踪该产品生产过程外,还深入了解客户的下游用途,以此指导自身的生产过程。在生产中他们留心每一个可能出问题的环节,并通过测量热切时的温度,测算出精确的热缩比例,严格控制剪切温度,满足了客户对产品锯切长度的要求。
今年初以来,该厂技术人员共解决现场技术难题十几项,为河钢石钢提升产品质量、开拓高端市场提供了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