泄露数据部分截图
这已经不是京东第一次数据外泄了。
2015年,京东就被曝出大量用户隐私信息泄露。(管理顾问)京东在3.15前一日做出回应,称“不会发生泄露用户信息的情况”,并解释称可能是某些网站泄露了隐私信息,不发分子利用“撞库”的手段获取了用户信息。
所谓撞库,就是黑客会通过某些平台已经泄露的用户名和密码,批量登录其他网站来获得数据。
撞库能够成功是因为,大部分为了方便好记,在不同的平台都会使用相同的用户名和密码,这使“撞库”的成功率非常高。
但是京东的泄密最终被证实跟“撞库”没有关系,一年以后,京东才公布调查结果:京东内部出现了“家贼”。
“家贼”是京东物流的3名员工,3人共泄露的数据包括用户姓名、电话、地址、何时下单、所购货物等信息。据北京市大兴区人民法院的判决书上显示,3人泄露的数据总数据达到9313条。据交代,数据最高价格仅为1.5元/条。
除了京东,当当网和支付宝在2014年都曾被曝出用户信息泄露,而携程曾曾被爆出系统有安全漏洞。
不法分子在盗取用户隐私信息后,通常会冒充平台客服人员,打电话给客户用各种理由劝其退货,以截取退货款,或者在退货后,诱导客户重新订货、输入支付密码付款。而泄露的数据一旦进入地下黑色产业链后,还有可能被多次贩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