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新闻时事 > 新闻时事 > 中国经济结构出现积极变化
新闻时事

中国经济结构出现积极变化

时间:2018-06-20   来源:搜狐财经   浏览:
今年前五个月经济数据出现波动,加之中美贸易争端反反复复,使市场对宏观经济平稳运行担忧有所增加。
 
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诸建芳对中国经济时报记者表示,如果对1-5月份经济数据进行剖析,不难发现经济数据出现波动的同时,结构方面出现了不少积极变化,“内需”将主导中国未来经济周期走向(管理顾问)。
 
诸建芳分析,中国对出口的依赖度已在趋势性下降,内需主导未来中国经济周期。2007年以后,中国出口、进出口额、商品和服务净出口占GDP比重持续下降。2007年中国出口占GDP的比重为35%,目前已下降至19%。2006年进出口金额占GDP的比重为64%,目前已下降至34%。2007年商品和服务净出口占GDP比重为8.6%,目前已下降至2.2%。从GDP支出法来看,2017年商品和服务净出口的贡献率9.1%,内需的贡献率是91.9%,内需已成为解释中国经济周期的核心变量。中国消费和投资内需走向是决定中国未来经济周期的核心变量。
 
而中国“内需”呈现出多个积极变化表现在:采矿业、制造业等周期性行业资本开支回暖迹象显著。他预计,采矿业和制造业投资增速将会在未来的半年到1年里持续反弹,对中国固定资产投资形成较强支撑。基建投资增速已经降至历史较低水平,未来持续大幅回落的可能性较小。1-5月份全口径的基建投资增速只有6%左右,初步可说明基建投资增速已处于增速中枢水平以下偏低的位置。
 
5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数据波动有短期因素影响,并且零售数据可能不足以完整反映居民消费变化。5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自今年以来单月首次突破3万亿元,同比增长8.5%,增速比上月回落0.9个百分点。诸建芳认为,5月份消费品市场增速出现短期波动主要是受端午节假日错位(去年端午节假期在5月份,拉高了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和占比较大的汽车类商品税收政策调整(7月1日起实行进口汽车关税下调政策,部分居民推迟购买汽车行为)等因素叠加影响(咨询公司)。
 
尽管中美贸易争端带来不确定性,但诸建芳认为,2018年全球外贸回暖仍然是大概率事件。今年1-5月已经实现出口金额(美元口径)增长13.3%,出口形势较好。4月12日,世界贸易组织将今年全球贸易额增长预期由此前的3.2%大幅上调至4.4%。世贸组织认为,推动全球外贸复苏的逻辑在于全球经济复苏。
 
中信证券维持2018年中国出口增长8%-10%的判断,出口向好趋势未变。据他分析,全球经济回暖有利于中国外需保持稳定增长,现在没有充足的证据表明全球经济即将重回下行。未来半年到1年内人民币汇率将维持相对稳定,不太可能有大幅的升值趋势。
 
诸建芳表示,下半年央行持续跟随美联储“加息”的可能性几乎不存在。
上一篇:不动产登记全国联网 房产调控将具针对性
下一篇:林肯中国回应加征进口车关税称 将维持全系车型厂商建议零售价不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