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数据显示,今年前6个月的社零总额同比增速为9.4%,为2004年以来的最低值,而在扣除物价上涨之后,前6个月的社零总额实际增速为7.7%,创下95年以来的新低。此外,中华全国商业信息中心的数据显示,6月和7月的全国50家重点大型零售企业销售额增速均出现负增长。
多项数据表明今年的消费增速出现了显著的回落,海通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姜超表示,消费(管理咨询)增速下滑需要关注三个效应和一个背景——“收入效应”、“替代效应”、“财富效应”,以及“人口老龄化、城市化进入尾声背景”。
今年以来,统计局数据显示一线城市房价已经开始下降,二三线城市房价涨幅回落,而股市也是持续下跌,加上汇率的贬值,均意味着居民的财富出现了明显的缩水。
财富效应的背后,对应的是居民举债行为的变化,从加杠杆转向去杠杆。从居民债务率指标来看,18年6月份居民负债/GDP为56.2%,仅比去年末上升1.8%,出现见顶的迹象。
姜超分析,由于过去几年举债过度,导致今年以来居民举债增速下滑,财富效应缩水叠加收入增速下滑,使得当前中国居民的消费增长承压,尤其是以房、车为代表的可选消费,而食品、服装等必需消费反而在“口红效应”(“替代效应”)下有所上升。
姜超认为靠房、车驱动的数量型消费已经走到了尽头,未来中国消费的希望在于两大方向:一个是从数量消费转向质量消费;另一个是从物质消费转向服务消费。
“现在的‘消费降级’其实是过去几年鼓励举债的必然结果,而未来要想促进居民消费升级,需要做的其实是抑制房价泡沫(管理培训),减轻税费负担。”姜超说。
姜超指出要从四个方面促进消费的稳定增长:一、改善人口结构,鼓励乃至奖励居民多生育;二、抑制房价泡沫;三、减轻税费负担,考虑大幅降低增值税等流转税,同时设法大幅降低土地转让收入;四、鼓励研发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