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读财经类的文章
时间:2017-12-18
来源:微信公众号
浏览:次
枯燥的数字,无聊的描述,没有华美的字句,文章背后可能是某个集团势力的控制……
这样的词语常常用来表达一个文科学生对于读报章网络上财经类文章的感受,可是我要读,并且我喜欢读,当然,内容是有所选择的。当人们要上厕所时,往往喜欢随手拿上一张报纸,对于大多数男生来说最好是体育或者娱乐新闻,当发现手边的报纸都是关于gdp或者银行改制时,可能就要懊恼了。这是因为读这类文章最没意思。而我是喜欢读财经类文章的,最主要的原因很简单,我是一个入世者,一个可望在这个社会上有立足之地甚至有一番作为的小人物。经济是世界的动力,财富是幸福的保障,在我们进入马老所描绘的共产主义社会之前,所有人都摆脱不了金钱的控制。因此追求成功,渴望财富成了我奋斗的一个目标,要想获得成功就要了解世界的变化,了解那些地方出了问题,什么是我们要关注的,解哪里有我们成功的机会(人力资源管理)。
对于一个社会而言,不论公私,绝大多数都与经济挂钩,财经方面的信息基本可以告诉我们这些,透过那些呆板的数据,我们应该充分的运用大脑的力量将这些元素整合起来,看到其背后的含义,当然,尤其对于中国而言,有时候数字的准确性值得怀疑,但是这大体上不影响我们大概的判断。
比如,最近的媒体上热炒的国有商业银行改革问题,聚焦在三个方面,引进外资是否有利,国有资产是否被贱卖,国家金融安全是否受到威胁,暂且仅从这三各方面回答,通过讨论观察,可以得出这样的答案,银行改革引进外资利大于弊,内部改革已经严重缺乏动力,坏账有加剧的趋势,如果不加以改善带来的后果将更加严重,不但我们创造的大量财富要弥消在黑洞之中,整个国家经济的发展将缺少保障。而外资的引入能够引进新的监督,新的经营方法和管理体制,降低坏账比例。再说国有资产的价格问题,定价是经过双方激烈协商的结果,双方充分考虑了风险和现实情况,参照国际惯例,价格是妥协的产物,可以说是一个均衡价格,并没有贱卖。外资的引入,国家的金融并不会受到威胁,外资所面临的政府对其管理和态度的不确定性风险要远远大于我们所面临的风险。简言之,这次改革取向是正确的,并且我们要坚持下去(岗位工作分析)。
读了相关文章我们表面上就可以得出以上的成果,对于我们而言只需再加思考就可以得出背后的结论,而这些结论将对我们来说将更有意义。中国的金融改革还要继续,引入外资的方式短期内不会改变。如果我们现在加入中国金融业将目击中国国有银行界规范更加市场化的过程,对于有在外资银行工作背景的金融人才,将更加稀缺,股改前后的国有商业银行的股市表现值得关注,而改革的国有银行市值短期内表现无疑都是向上,因为这是政府预期和市场预期一致的结果。个人择业时这些变化都值得参考,改革的银行业也许面临更大的压力和不稳定,这样的工作是不是你预期的。
上面举例说了那么多,也许很多人还会觉得这离自己太远,或者说自己关心文化和社会其他方面问题,其实透过经济我们同样会思考这些方面的问题。当我们了解我们与日本贸易额所占各自gdp的比例时,也许我们就会更深的了解一些为什么日本人对我们的态度那么硬,当我们看到中国向欧盟购买大量价值不菲的空客时,也许我们会想到中国南方的纺织业在中欧纺织品贸易谈判时所占的便宜,也许是缓解内部压力,维持国内稳定的一种补偿,当我们看到每年投入农村的医疗建设经费时,也许就会想到河南艾滋病村的出现的一个原因。我们可以想到更多。另外,财经类的文章虽然不如小说诗歌那么动人,但是确有文采斐然之作,在或朴实,或浑亢的文字中有着极强的质感,文字背后的智慧赫然纸上。我喜欢看经济观察报的社评,喜欢赵晓的宏观经济评论,喜欢秦晖的农村问题分析,喜欢郎咸平当仁不让的自大。
一个国家的富强,人民的安康,要考财富的创造,几百年前,亚当斯密写下他不朽的巨著《国富论》,而马克思思想为我们构筑的通向美好世界的道路,不也是创造财富的道路么?我欣赏美国人的美国梦,人生苦短,能够创造价值,实现价值是光荣可敬的,我希望中国有更多的人实现自己的中国梦,这些也许就从读财经文章开始(绩效考核)。来源:励志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