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怎么准备,谈判总是会变成一场毫无意义的争吵——很多人都担心这个。即使你抱定了团结合作、解决问题的心态,也可能受到谈判时激烈的争论氛围影响,于是情绪上来了,血压也上来了,你感到生气,或者焦虑起来了。也许对方也受着同样的影响。于是你们讲话的声音越来越大,于是有人大声嚷嚷起来了。
举例来说,某公司的销售主管贝蒂在准备下一年的预算,找财务总监阿密特开会。贝蒂已经催了阿密特好几次,让他修改几处数据,她好放在预算里。可是阿密特每次都有好多问题来问她,总是不给数据。CFO明天上午就要贝蒂拿出预算草案,于是贝蒂叫阿密特开会讨论一下。阿密特答应了,但却迟到了15分钟。贝蒂解释了自己今天就需要数据的原因,然后问阿密特为何无法给出数据。阿密特解释说,贝蒂提供的信息不够,他在尽力整理。
贝蒂提高了嗓音:“我催了你四次,你今天又迟到,这还成了我的错了。你怎么就不能好好照我说的做?”
阿密特莫名其妙,觉得她根本没搞懂,就说:“你要的数据我做了几个星期了!但你不把我需要的信息给我,我就做不出来。你听明白了吗?”
乍一看,这样的对话并不像谈判,但其实就是谈判:动机不同、利益不同的双方尝试就正在进行的事务达成协议。在这个例子里,双方发生了冲突,但不一定会影响贝蒂和阿密特之间的关系,也不一定影响贝蒂的预算草案。
谈判容易让人冲动,是因为谈判攸关利害:一个人的饭碗、上司的看法、自信心,一家创业公司的成败,一笔生意的未来。未能充分交流也可能让人冲动。你们可能误解了对方的意图,抑或是无意间冒犯了对方,于是感情受到了伤害。
不管是什么原因,如果让对话变成了吵架,都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来应对:
关注自己的生理反应。
要深呼吸,不要绷紧神经、屏住呼吸。把手放在桌上,或者脚踏在地板上,让自己安定下来。身体动作会对大脑产生影响。倘若你把双手紧握在一起,大脑就会接到信号,觉得有什么事要担忧。相反,你从容地放慢步子,就会向大脑发出“保持冷静”的信息。
听听对方在说什么。
让对方充分发泄情绪。有些人需要大声叫嚷、拍桌子这样的发泄方式,之后自己就会冷静下来。你不必要做出回应,只要等待这一阵发泄过去,换一种更有效的交流方式就可以了。
让对方知道你在听。
冷静地复述一下对方的话,表示你了解了对方生气的原因,这样往往能扭转局势。有时候人们只是想有个人听听他们说话。
表示理解。
假如对方生气的原因跟你完全无关,那你可以表示“听起来真的很难办”之类的,或者也可以把对方面临的问题阐述成双方共同的问题,两个人可以合力解决。
问清楚。
如果是你让对方生气的,那就仔细问问,弄明白问题所在,试着搞清楚你自己做了什么,以及你们之间可能存在什么误解。
休息一下。
如果是你自己动气了,那就考虑休息一下,出去走走,找同事谈谈。深呼吸乃至稍微做一会儿冥想,都能让你重新安定下来。
回到上面的例子。阿密特反驳之后,贝蒂深吸了一口气,坐回椅子里,双脚踩上地面。身体姿势稳定下来,情绪随之冷静下来,她注意到阿密特仍然抱着手臂,气得脸发红。
贝蒂紧接着就为自己的情绪爆发道了歉,又继续问阿密特为什么生气(管理咨询)。她身体前倾,仔细听他说话。
阿密特说,预算时期他压力很大。他说这一周跟他发火的不止贝蒂一个人。去年他没能实现目标,因为没有得到足够的资源。他甚至说起了两个月前,有一次他找贝蒂求助却无所获。贝蒂不记得他说的是哪一次了,但她继续问那之后发生了什么。贝蒂明确表现出耐心倾听的态度(管理顾问),阿密特说着说着也冷静下来。他的肩膀开始放松,放下了交叉抱着的手臂,贝蒂于是放下心来。
Jeff Weiss|文
蒋荟蓉|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