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公司动态 > 想拿出漂亮的工作成绩 请学会专注拒绝干扰
关于我们 业务咨询 管理培训 新闻时事 政策法规 咨询案例 管理文库 专家专栏 广纳贤才公司动态 财经新闻 最新资讯 人力专栏 热门培训课程

想拿出漂亮的工作成绩 请学会专注拒绝干扰

时间:2016-11-23   来源:界面   浏览:
周一早上8点,你坐到办公桌前打开电脑打算开始写点东西。还没写几个字,你就因为短信通知声看了5次手机、接了一个电话、发了十几条微信和6封邮件,有人走近你两次想跟你聊聊。等你送走八卦一吐而快的朋友回过神来说,发现已经是两个小时以后了。而电脑屏幕上还只有短短的一两句话。
 
  这个场景是不是有点眼熟?这是美国乔治梅森大学心理学家Cyrus Foroughi的亲身经历。更令他细思极恐的是,这还是在7月份的校园里发生的事——学生老师们都放暑假了,这本应是专研学术的最佳时间。
 
  而在努力将这些干扰抛之脑后之后,你是不是就能顺利回到高效工作的状态了?Foroughi和他的同事在做了两项实验后得出了一个悲伤的No。事实是,在干扰下,你的工作效率不仅下降,而且你的工作产出的质量也下降了。
 
  在第一项试验中,50名大学生被要求完成3篇符合大学作文规范的文章。(管理咨询)他们有12分钟的时间构思、12分钟的时间用电脑把文章写出来。学生们在毫无干扰的情况下完成了其中一篇文章,而在写另外两篇文章时,丧心病狂的设定出现了:在第一篇文章的构思环节,研究人员随机地请学生在60秒内回答数学问题或做拼字游戏,学生们需要尽可能完成更多的“干扰挑战”;而在第二篇文章的写作环节,学生们会受到相似的骚扰。
 
  三篇文章会由专业人员从0到6打分,研究人员还会记录字数和学生完成“干扰挑战”的正确率。常识告诉我们那两篇在干扰状态下写出来的文章肯定不会好到哪里去,但心理学家要做的就是把实际的数据证据摆到我们眼皮子底下:两篇干扰文章的得分平均比无干扰文章低半分。在第二项实验中,学生们有更长的时间写作(20分钟),但结果是相似的。没有学生能够在干扰情况下写出质量更好的文章,更准确地说,96%的学生在干扰情况下表现得更差,另外4%仅仅是勉强稳定住自己一贯的水准。另外,学生们在干扰情况下写作的字数也变少了,特别是当干扰出现在写作过程中时。
 
  由此看来,要拿出漂亮的工作成绩,想办法降低那些又浪费时间又烧脑经的干扰是必不可少的。但你仔细思考一下,就会发现那些你以为必须立刻响应的事情,都是有回转余地的,就看你够不够坚持。
 
  不停查邮件
 
  你的第一反应:老板同事客户工作伙伴给我发邮件我秒回,这么积极向上的工作态度年底加薪妥妥的!
 
  冷静下来后你意识到:没完没了地回邮件,正经工作完不成,绩效考核不过关,升职加薪变人生赢家的事怎么可能落到自己头上。再说,有多少次借着查看工作邮件之名开邮箱被电商促销、社交网络给勾走魂了?邮件不需要秒回,真正紧急的事情,直接一个电话就来了还等着你回复邮件
 
  不停看社交网络推送
 
  你的第一反应:我要做个眼观八路耳听四方的社交达人,对世界保持好奇心也是个人进步的重要手段。
 
  冷静下来后你意识到:(管理顾问)更多时候你看到的是朋友同事的“炫耀贴”、无聊的明星八卦、长辈发来的明知无意义却无法反驳的养生帖……而你在刷朋友圈的同时一面吐槽,一面对时间流走没完成工作而被愧疚感包围,心情越来越低落。
 
  多任务工作
 
  你的第一反应:手头事情那么多,干脆一起做可能会快一点。
 
  冷静下来后你意识到:之前不是在界面新闻上读过嘛,多任务工作没法提升效率
 
  没完没了地开会
 
  你的第一反应:既能做团队建设又能促进工作进度,完美!
 
  冷静下来后你意识到:如果没有明确的会议议程,事先没有准备任何材料,开会只是一堆人没头没脑地说废话而已。再说,有些见面真的有必要吗?明明是一封邮件或一个电话就能搞定的事,
 
  对所有人说“好的”
 
  你的第一反应:同事A想跟我说个刚听来的八卦,同事B有件事不知道该怎么做要我帮忙,既受欢迎又有能力的我当然不能让他们失望。
 
  冷静下来后你意识到:对其他人太好就是对自己不好。有时候学会说“不”,(咨询公司)也是对自己的成全。真的想做好人,告诉同事等自己有空了再去找他们。
 
  把最难的工作放最后
 
  你的第一反应:这件事做起来好费神,我还是先从简单的事情着手吧。
 
  冷静下来后你意识到:拖延不是解决问题,只是徒增压力,让自己在负罪感中一步步走向deadline……不想在最后一秒钟手忙脚乱,只能尽早面对工作。

上一篇:经理人管理难题,提升企业年度调薪的效能
下一篇:这七个故事,让你读懂工作生活中的大智慧!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