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管理压力增加 共享单车公司可能突然死亡
时间:2017-03-23
来源:新京报
浏览:次
北上深等一线城市正在讨论制定共享单车管理规范及行业标准,其中上海有望在6、7月份施行。
此前,3月20日,北京市西城交通委约谈了摩拜、ofo两家共享单车企业,要求控制西城区共享单车数量,并规定在长安街沿线等10条大街禁止停放共享单车。3月15日,上海交通委也因市区投放“饱和”和乱停乱放等约谈6家共享单车企业(股权激励)。
而上海编制的《共享单车团体标准》征求意见稿要求,企业实行共享单车3年强制报废、24小时内维修制,单车必须具备卫星定位和互联网运行功能。同时也有业内专家提出了“每一万辆必须有50个人管理”的具体要求。
此前,北京时间“锐评”就曾经发文《共享单车的春天更难过 竞争加剧盈利模式存疑》,如今果然被锐评君不幸言中,众多的新崛起共享单车企业正在对“摩拜单车”和ofo虎视眈眈,而《新京报》的文章也提出:“车辆规模大,一旦进行任何改革涉及面更广,消耗的绝对值也会更高”,这也符合锐评君之前对共享单车企业规模做大后面临巨大成本的判断。
同时,最近的另一件事也可能给共享单车一记重击。美联储宣布再次加息25bps至基准利率0.75%-1%水平,联储主席耶伦宣称年内或有三次加息。这样实际上会造成资金回流美国本土,虽然中国目前已经加强了监管,但是资金还是会有一定的流出。
这件事虽然发生在金融领域,但是考虑到目前各路风险投资很大程度上是国际游资支撑,一旦资金从亚洲市场抽离回美国本土,则各路风投手里的“弹药”还有多少就很难说了。更何况美国经济渐有转暖倾向,风投是不是能够像之前那样在中国大手大脚是所有人心知肚明的事情。
而锐评君(微信ID:Btimelun)早就说过,共享单车最大的问题,就在于盈利模式不清的同时却有高替代性,一旦后续融资乏力,不要说是没有,哪怕就是慢一些,导致资金链断裂也是非常可怕的事(时间管理)。
同时也应注意到,共享单车企业名义上虽然是玩共享经济,但实际上都是自主生产、自主投放的重资产企业,维持企业运转的成本远高于其他互联网企业,这导致其“抗击打能力”其实很弱,一旦有个风吹草动,比如政府施压或者游资撤退,甚至就是一场大雪、大雨,都可能导致某些“体弱”的共享单车企业“突然死亡”。
当然,这种“突然死亡”对于整个行业来说或许反而是好事,因为如果有哪个企业可以真正熬过这个春天,同时建立其强大的网络和优质高效的管理团队,未来结合其拥有的巨大用户群,实现盈利才是有可能的事情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