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新闻时事 > 新闻时事 > 可以资本运作,但不能“资本通吃
新闻时事

可以资本运作,但不能“资本通吃

时间:2018-09-20   来源:人民网   浏览:
 
       过去几年,“互联网”无疑是最火热的行业。传统行业积极向互联网靠拢,互联网“+”已成
 
为一种趋势和时尚。基于此而形成的新经济新业态,在一定程度上积蓄着经济新动能。
 
然而,“热”未必代表“好”,“快”未必就是“对”。仅在2018年,有的信息传播平台因扭
 
曲价值观而被约谈甚至遭下架整治,一些P2P平台大规模“爆雷”并触发金融风险,有些颇具
 
争议的购物APP因上市而遭遇抵制……这些处于舆论旋涡的互联网企业,无不是短期成名、迅
 
速成长、瞬间壮大,曾让人惊艳羡慕,而后又问题迭出,无法收拾。
 
        为何反差如此之大?毕竟,很多公司在创始之初,初衷很好,平台很好,创意很好,但在实际
 
创业过程中,有的先天不足,有的勉为其难,有的一厢情愿,在实际操作中发现,“资本”有
 
时很给力,有时很无力。有人说,他们被资本“绑架”了。其中的因果关系恐怕较为复杂,但
 
也不失为观察新经济的另一种视角。
 
      公允地说,资本为人类发展起到了不容忽视的助推作用,马克思曾说,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一
 
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如今
 
,包括互联网行业在内的新经济形态,之所以能在很短时间内成长壮大,资本立下了汗马功劳
 
 
       但资本运作并不如经济理论那样“看起来很美”。近些年,“资本与技术才是真正的公益”论
 
调就大行其道。细看一些案例,无论是网约车平台合并,还是共享单车并购,亦或是外卖平台
 
、直播平台、游戏平台等进行“赎与购”,资本影子无处不在。不难发现,只要是风口领域,
 
都有资本介入,也都朝着“大而不倒”的垄断规模迈进。“砸钱”与“联姻”的背后,不再是
 
产品至上、用户第一,往往变成赚钱与估值,并带有些许狂欢与迷惘。以至于企业做大做强了
 
,用户利益的蛋糕萎缩了。换言之,资本逐利无可厚非,但别“调戏”公共利益。
 
资本有资本的逻辑,但公共群体更有公益的逻辑。搞直播,不能既赚眼球又赚流量,却不管道
 
德底线与价值取向;推游戏,不能只考虑用户数和活跃度,却不保护未成年人;拼购物,不能
 
为了省钱而省钱,却任由假货、冒牌、山寨肆意横行;做企业,不能只在乎“钱途”而不顾忌
 
“脸面”,甚至遇事后企图把持网络舆论、“公关”政府部门……道德法律、价值观念、公共
 
安全、知识产权等,这些关乎长远发展与公共利益的条条线线,始终都应该成为优先选择,而
 
不能被资本左右,更不允许被“资本通吃”后的那个“庞然大物”所控制。“法律的权威源自
 
人民的内心拥护和真诚信仰”,资本市场的法律法规要想产生威慑力,离不开所有市场参与主
 
体对法律的敬畏。实际上,“资本通吃”是个伪命题,在任何时候,任何体制条件下,资本必
 
须有序运行,决不能让其成为脱缰的野马,横冲直撞,胡作非为。
 
        新经济应在发育、发展、壮大之际,努力成为好经济。这就不能只有“资本思维”,而忽视公
 
共价值这条底线;不能只有“程序员思维”,而缺乏道德伦理这根弦;不能沉醉在技术平台中
 
,而丢弃了基本的社会责任。一言以蔽之,新经济不排斥资本的功能,但当资本目标与公共利
 
益发生冲突时(管理咨询),就要毫不犹豫地选择服从公共利益。
 
        新经济,如何做到既热又好,既快又对,正是我们从业者在新时代必须面对的问题和需要着力
 
的地方。中国资本市场发展至今,早已成为金融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今天的市场得来不
 
易,投资者的信心得来不易,应加倍珍惜。只有明确资本走向,扎牢法治围栏,相关部门对市
 
场中各种违法违规行为严加防范、严厉打击,以法治赢得投资者的信任,才能让资本有效助推
 
经济发展,而这应该成为普遍的常识与最大限度的共识。
上一篇:胡春华:做好各项就业工作 确保就业大局稳定
下一篇:四部门回应“社保税征”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