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热点聚焦在格力,这个中国优秀的制造企业迎来股权大变动,15.22%股权作价四百多亿出售,买家到底是谁传言很多,4月10日,三家重要的财经媒体——财新、财经和彭博先后发布消息称,厚朴投资有意组团吃入这部分股份,“格力电器是一家好企业,我们是有兴趣的。”股价随之大涨。
厚朴投资背后的男人方风雷,对于年轻人来说有点陌生,公司没有网站,方风雷很少接受采访,虽然近些年也出手投资了小米、蘑菇街、蔚来汽车、商汤科技等等明星公司,但这个基金的低调超乎寻常,方风雷曾被称为“中国最优秀的交易人”,现在金融市场的格局,他参与很多,今天我们推荐《中国企业家》早些年的一篇特写,很详细的讲述了他的故事,不妨看看,值得细读。以下正文。
作者| 丁伟来源|中国企业家杂志
01 把自己的表情和内心隐没于人群之中,是方风雷最大的风格。但他从来都是中国投资界绕不过的一个人物,是江湖上传说的那个“老大哥”。在西方同行眼中,方就是一个典型的“造雨人”(Rainmaker),人如其名“风与雷”——他开创了中国第一家合资投资银行,撮合了很多大型国企海外上市和收购的交易,他极具特色,在中国他有很多各界朋友,在海外,也是四海之内多兄弟。方风雷脸庞方正,天庭饱满,敦厚的身体里蕴藏着非同小可的能量。
2009年,这个自谓“打工的人”所创立的厚朴投资(HOPU Investment),成了中国PE界最瞩目的角色。厚朴是国内第一个融资超过100亿人民币(25亿美元)的私募股权基金,拥有国内PE中年龄最大的合伙人团队:当时,方风雷57岁,原毕马威大中华区主席何潮辉58岁,原高盛亚洲投资银行部联席主管王忠信43岁——方风雷“PE军规”之一:投资团队就像红酒,越老越吃香。“元老队”在2009年集中爆发,从外资手中接盘中国银行、建设银行的股份,动用资金八十多亿美元,甚至超出了厚朴自身的基金规模。老方还撮合中粮、蒙牛联姻,牵手国家主权基金(中投7亿美元入股蒙古国龙铭铁矿)。接近他的人透露,方风雷最欣赏一句话:“做好这份工”。
02 事实上,在方风雷成为金融江湖的“大人物”之前,他闯劲十足。
河南是方风雷的转折点。在郑州,方风雷的多年好友、建业地产董事长胡葆森指着不远处的高新区对我们说,“那就是当年他们一起战斗过的地方,方总是胸中有大格局的人,他的智慧和能量绝对不亚于现在那些大国企的董事长。”1983年,建业地产董事长胡葆森认识了方风雷,认识的机缘很有意思。方于1982年自中山大学中文系毕业,分配至外经贸部,1983年随工作组去河南外经贸系统调查。那时候胡葆森在河南驻港机构工作,等于是被他调查的对象,方到深圳把胡从香港叫回来。一年后,调查结束,胡并无问题,他们也就成了朋友。因受赏识,方风雷和当时到河南做改革顾问的“京城四君子”学者当中的黄江南、朱嘉明一起留了下来。1984年底,32岁的文学青年方风雷调至河南省经贸厅,当过河南省粮油食品进出口公司总经理,之后受命整合河南省外贸总公司,那是当时外贸改革的试点之一。他还是外贸体制改革小组成员,参与了中国第一个期货交易所郑州商品交易
所的方案设计和早期筹备。在组建中原国贸的过程中,胡葆森从香港调回来当方风雷的助手,两人分别任总经理、副总经理,“我们俩算创始人,朝夕相处了8年,历历在目的8年”。他记得,1985年中原国贸成立,很快在河南名声大振。这是一个综合性的贸易公司,有进口、出口、投资业务,还有跟苏联、东欧的易货贸易,做得风生水起。其他的外贸公司虽然很嫉妒,但是我们在创新上很有一套。1988年,中原国贸和河南国际信托等三家公司合并成中原集团,在6月8日举行的成立仪式上,方风雷和胡葆森意气风发。中原集团董事长由河南副省长兼任,方是常务副总经理。“这实际也是方总一手给弄成的。从中原国贸到中原集团用了三年时间,他两年前就已经开始创意了。你看他总是两三年来一个大变化,他实际上不停地想新事”,胡葆森说,“方总一直站在很高的点上来思考问题,他脑子里信息量很大,知道国家需要什么,知道全世界的经济格局怎么在变化。他是一个不安分的人,具有巨大的创新动力和创新能量。”1991年,胡葆森和方风雷先后离开了河南,胡下海去做地产,方先去美国读书,不久后回国,1992年蛰伏海南,跟建行合作搞酒店、证券等营生——海南给方风雷留下了一个重要的伏笔:12年后,他重组海南证券,与高盛成立合资投资银行高盛高华。很快,改变方个人历史和中国投行史的时刻到来了。
03 1995年6月25日,中金成立。
关于中金,方风雷回忆说,“当时没想那么多,中金的目标就是为中国那些想成为世界级的企业提供最好的金融服务,为中国投资银行树立一个样板。这个就是最大的理想了,能够为它们服务就是最高标准了。当时想的就是这个。你还能想什么?一个行业、一个公司救中国?那绝对不可能的。”关于15年前由建设银行和摩根士丹利合资成立的中国国际金融有限公司(简称中金),留下了三个公认的史实:1)中金是中国金融改革中里程碑的一步,其“师夷长技以制夷”的精神遥指100年前的洋务运动;
2)副总裁方风雷是中金事实上的管家,而他的老板和导师是时任建行行长、中金第一任董事长的老王。
3)“夫妻”双方摩擦不断,直到2009年底,摩根士丹利仍未售出其持有的中金34%股份,而方风雷与“情人”高盛的关系一直持续到了后来的高盛高华及厚朴投资。
这一段辉煌往事在方风雷口中只成了一句:“我们都是让时代推着走的……中金就是那个阶段的产物。”虽然中金的由来有三四条线索,但真正具体执行的是方风雷,成立中金是为了提供这个国家迫切需要的资金和金融行业知识。最有趣的是,方风雷起初被外方误以为是“不修边幅的司机”,但很快,中金公司的海归银行家们在惊愕和沮丧之中甘唯方风雷是从。他们当中很多人曾一度看不起方风雷,认为他就是一个对金融交易和资本市场一窍不通的乡巴佬,但没多久他们就明白其实他是精通中国商业作风的大师,方风雷知道怎么样才能让客户袒露心声,告诉他什么是他们担心的,什么是他们喜欢的,客户认同方风雷,信任方风雷。 就这样,在90年代末的中国金融大事记上,载入了至少两个与方风雷有关的日子:1995年6月25日,中金正式挂牌营业;1997年10月22、23日,中国电信(香港)——即后来的中国移动在纽约和香港上市,融资42.2亿美元。“老方在中金有两大贡献,第一个是筹备成立,另一个中金起步实际上是他弄起来的,一开始大家都是瞎撞,没有什么项目,通过中国移动上市这一件事,公司就立起来了,找到路子了。”一直追随方风雷的投行人士查向阳说。随后,中金成就斐然,几乎垄断了电信、能源、保险等海外IPO项目。
▌这也许是方风雷本人第一次“解密”中金的真实版本:过去15年,那些国有公司上市基本上都是融资的历史。那个时候要应对的是外汇短缺的问题,当时所有的政策,包括H股的设置,都是为了吸引外资;国内市场容量小、机构不成熟、监管不到位,这都是事实,但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一条——拿外汇。
方风雷说,金融改革像整个30年改革开放一样,带有一点“倒逼”的性质,“你不去资本市场,国家解决不了这么多的资本金,国企改革完成不了……所以要一步一步地推动上市,这是倒逼回来的。然后推动国企的财务体制改革、公司治理结构改革……”他并不否认中金所为已被记入历史,但仍然掩饰说:做金融和做官员一样的,就是如临深渊,如履薄冰。你做100件事,99件对了,如果有一件错了,就可以把99件事毁了,历史记住的实际上就是最后的这件事。所以你说能不如临深渊如履薄冰吗?你做得成功的没有人记得……但中金的蜜月很快就结束了,方风雷看似春风得意,却也有着很多“沮丧或者挫折的时刻”:国贸A股上市证监会质疑中金资质,中移动上市前摩根士丹利分析师唱衰香港股市,更不要说内部复杂的公司政治了。“老方哪有什么尚方宝剑啊?很多项目做不成,中金那个阶段很多人说坏话,还特别不被人理解。”查向阳回忆说。在新世纪到来的时候,方风雷当了“落跑新郎”。2000年春,方风雷离开中金,一沉寂就是三年,直到2003年“非典”之后的高盛高华。从那以后,他就是自己命运的主角了。
04 查向阳跟着方风雷一起经历了离开中金之后在中银国际、工商东亚的浮沉,他感慨地说,“老方挺曲折的……他不是一个纯粹的商人,他也不是一个普通的投行家,我觉得他是中国金融发展中的一个领军人物,他做的事情比别人早,制度的价值有时候大于项目的价值。”
2000年,方风雷最大的代表作是在中银国际帮助“小超人”李泽楷收购香港电讯;2000年凤凰卫视、同仁堂等香港创业板上市。之后,方风雷又去了美国读书,在金融舞台上消失了一段时间。2002年初回国,出任工商东亚总裁。但这段经历也算灰色,之前工商东亚承销的欧亚农业上市后出事,比亚迪上市项目也被法国百富勤夺走。查向阳说,“人也有运气赶得不好的时候,老方的能力是做大项目,但是在工商东亚小的都做不了……我们很沮丧,但他从来不受这种打击。”方风雷年轻时在内蒙古农村呆过,“我们这代人吃的苦是历史上没有的。”所以这些挫折打击不了他。2003年前后,方风雷受命解决海南证券债务危机。2003年6月的一天,“非典”过后没多久,高盛CEO亨利·保尔森就飞来北京,跟老朋友方风雷共进晚餐。一项非凡的交易由此产生:高盛将用合资公司的方式正式进入中国金融市场,向海南证券“捐款”6700万美元,并向方风雷等6个自然人提供1亿美元贷款;2004年8月,方风雷等自然人再联合联想控股,组建北京高华证券;2004年12月,高盛与高华证券成立高盛高华。
高盛高华并不想做成另一个中金。在一次私下交流时,方风雷坦承:“有人说我搞重复的事,我不管别人怎么说我怎么看我,’胜利者是不受责备的’。我在国内随便搞一个投行很轻松,但是没有必要。我为什么搞高盛高华?形式服从于内容——要从大格局来理解。”是的,他考虑的又是“国家大事”:“我们是工业大国、金融小国。强国战略,资本市场很重要,最好的企业都是在国际市场上拼杀出来的。我们投行的上市招股等技术差不多了,问题在于市场:制度建设、交易系统、投资者文化等还差很远,二级市场还很差…
…高盛高华要尽可能地吸收国际经验,把并购、投资、交易技术引进来。”高盛高华是一桩完美婚姻吗?历史将给出答案。
05 从英蓝大厦17、18层到2层,坐电梯只是一段很短的距离,对方风雷来说却是一个很大的转折:2007年底,他作别高盛高华,筹建私募股权基金厚朴,从而最终奠定了“终极交易撮合者”的角色。从沙发到门口是十步,从门口到沙发是十步,很多人在厚朴的这间小会议室里等待过,方风雷也曾经很多次在别人的会议室里等待过,对交易人(Dealmaker)来说,韧性和意志是跟创造力、谈判技巧一样重要的东西。这间普通的会议室,墙上挂着一幅东山魁夷的画,其风格一如公司前台繁体字篆刻的“厚朴”LOGO,质朴而典雅,唯有桌子上摆着一尊中华创业投资协会(CVC)颁发的“2008年最佳PE新锐奖”杯,提醒了厚朴的新近变化。老方自称“是PE新人也是老人”——其PE梦想自2003年就开始酝酿,工商东亚、高盛高华只不过是这条路上的兜兜转转,厚朴这个名字甚至在2003年就已经起好了。查向阳记得,“当时我们从中银国际出来以后就想做PE, 2003年也是一个好的时机。”
在高盛高华筹备的过程中,方风雷团队就正儿八经地谈过可能的PE基金,“那几家外资都愿意投资,但后来听说你们都跟高盛合资了,还搞什么PE啊?”也是在筹备高盛高华的时候,方成立了北京厚朴投资公司,但后来把这个公司注销了,高华证券的参股方包括联想控股及方的三家公司:北京厚丰、高望、德尚创业投资有限公司。如果历史可以假设,厚朴投资差一点2003年就做成了,那样的话,方风雷不仅会联手本土PE老大鼎晖(创始合伙人吴尚志是方风雷任中金直接投资委员会主席时的部下),还将一举改写国内PE行业的游戏规则。2007年,PE已经在中国热钱汹涌,连复星、杉杉这样的实业家们都转型做PE了,但上10亿美元级别的交易尚未出现,国外PE像TPG、凯雷等纷纷受挫,而政府开始推动本土人民币PE的发展,这时候,方风雷出手了——“我觉得他是顺势,不是造的这个势,他是一个很好的观察者,他知道怎么去做,怎么能够迅速做成,怎么样利用各种重要的资源。”章星说。2007年9月,方风雷和苏州创业集团共同筹备首期规模为100亿元人民币的中新高科技产业投资基金。2008年6月20日,厚朴投资突破原计划的20亿美元募集到25亿美元,其中淡马锡投资8亿美元、高盛投资3亿美元,其他LP(有限合伙人)还包括加拿大公务员退休基金、壳牌、日本中央农林金库、大和证券等海外机构投资者。
▌那之后的故事都知道了,厚朴一出手就不凡:就在2009年,1月底,斥资6.5亿美元接盘苏格兰皇家银行所持有的中国银行约30%股份;
5月,厚朴财团以73亿美元买下美国银行减持的建设银行5.78%股份,创下了香港市场的历史纪录;
7月,中粮和厚朴以61亿港元获得蒙牛20%股权,成为其第一大股东,这是迄今中国食品行业最大一宗交易案;
9月,中投与厚朴谈判入股龙铭铁矿石项目……“你看,他干的全是这种事。”胡葆森说,“那个龙铭铁矿,正好是方总在中国跟澳洲争吵铁矿石的背景下找到的,这符合国家能源战略,所以大家都支持。铁矿石不是运不出来吗?好,跟蒙古国总理一说(还得俄罗斯同意才行),修了条铁路,一年运送几百万吨铁矿石,一下子就把死矿变成活矿了……他的交往都在这个层面。”方风雷曾经把自己的理念概念为一个“高位蓄水理论”,他的老友、北京大学金融学教授何小锋将其解释为六个“高”:高举高打、拜高人为师、领高才之军、做高档之事、育高尚修养、高强度工作。方风雷再一次站到了潮流的前沿。他说,“这15年中国基本上完成了国民财富的积累,之前我们就是做上市做融资,现在情况发生了一个很大的变化,就是国家有钱了,企业有钱了,个人有钱了,就出现了一个新的行业。要建设创新性国家,就得发展风险投资;要解决中小企业问题,就得发展成长型基金;要提高企业竞争力,就得发展并购重组基金;要促使社会储蓄向社会资本转变,就必须发展资产管理。这不是说谁的决定,而是时候到了。”
他歇了一口气,接着说,“这就是道,这对我来讲就是大道——因为人家信任你,把钱交给你,对我来讲还有什么比这更重要的吗?我每天就是把开门七件事想好,把人家交给你的钱管好,这就是最大的事了。”追求无我,并不意味着方风雷忘了他曾经真实表露的雄心:“我们这个公司,是中国市场整个改革开放过程中的小小的一页纸,但是我们要建立有效的成熟的资本市场,还有long way to go(很长的路要走)。”
06 方风雷的个人魅力这些年也有很大的变化。
中金一些人说,以前他们都很怕老方,他有个阶段是典型的雷厉风行,严厉,粗暴,“他属于执行力很强那种,压力又很大,做事情一定要像行军打仗一样”。他的老部下说,老方以前的确比较多家长制的方式,“他现在平和、从容好多了。以前自信心不太够的时候火气就很大,别人可能不这么认为,但我是这么看的。”他给人一致的印象是“智商过人,聪明过人,精力旺盛”,有时候半夜12点、凌晨1点给人打电话。这么多年,方风雷最让胡葆森难忘的其实是一些小事:“他在小事上是极不守时的人,平时他脑子里的事太多了,比方他约了我吃饭,但忘了同时也约了其他人,最后买单的时候三四拨人都坐在一起。你说他不拘小节也不对,他有些事又非常非常细,他对这种不需要太在意的事就非常不在意。”文菲君:诸位看官,看来凡成大事者皆有个性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