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组后的“巨无霸”企业:中国中化控股公司如何尽快完成整合进入
时间:2021-07-16
来源:文菲斯特企业管理顾问公司
浏览:次
2021年年初经报国务院批准,中国中化集团有限公司与中国化工集团有限公司实施联合重组为新设的由国务院国资委代国务院履行出资人职责的中国中化控股有限责任公司(简称中国中化)。5月8日,中国中化控股有限责任公司成立大会在京举行,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作出重要批示,指出:中国中化控股有限责任公司的重组组建具有重要意义。
重组完成后,中国中化业务范围覆盖生命科学、材料科学、基础化工、环境科学、橡胶轮胎、机械装备、城市运营、产业金融等八大领域,是全球规模最大的综合性化工企业,并在生命科学业务中的农化、动物营养和材料科学业务中的氟硅材料、工程塑料、橡胶助剂等细分领域具有领先优势;在高端轮胎业务方面全球领先;塑料机械业务世界一流。同时,中国中化在全球超过150个国家和地区拥有生产基地和研发设施,以及完善的营销网络体系。完成重组后,中国中化拥有扬农化工(600486.SH)、安道麦(000553.SZ)、中化国际(600500.SH)、倍耐力(PIRC.MI)等16家境内外上市公司,成为了国有重要骨干企业。
面对一家跨领域、跨行业、跨地区发展,具有二十余万员工的巨无霸企业,那么如何将旗下业务、机构及人员很好地整合在一起形成合力来凸显合并后的大军团协同作用,作为曾成功统领华润(集团)有限公司、中粮集团取得不俗战绩现任中国中化公司董事长、党组书记的宁高宁立足中化的长远发展设想与目标提出了业务整合的十六条原则,作为常年担任企业管理咨询顾问的文菲君认为其充分体现了这位领导人的大格局、大视野和对大型企业的丰富管理经验,非常值得其它也在做兼并重组的企业借鉴,故此摘录如下。
宁高宁强调集团总部的未来定位一定要和业务整合的情况相匹配。业务公司的结构、定位、管理方式不同,必然会带来总部定位的不同。希望在业务整合完成后,总部职能部门发挥更大作用,继而具体提出了十六条开展业务整合的主要原则。

一是符合党中央、国务院、国资委对公司的定位和要求,聚焦战略目标、主业;
二是创新发展、高质量发展、提高技术能力的原则。加大创新投入力度,不向规模、短期盈利等目标妥协;
三是HSE或ESG(Environment,Social and Governance)原则。关注环境、社会、安全,以内涵式有机发展为主要发展模式;
四是产业链原则。围绕产业链发展业务,当好产业链链长,掌握关键环节;
五是园区化发展;
六是海外企业在中国的发展要加速推进,用好海外资产、海外管理和技术能力的优势;
七是向核心主业靠拢,逐步减持非核心业务;
八是要在主业里做大市场份额,提升行业引领和领导力;
九是如何管好上市公司是一个大题目;
十是有序整合、稳定发展;
十一是在整合过程中要秉持任人唯贤、业绩文化、能上能下、团队专业化的原则;
十二是对不同类型资产进行分类,并采取不同管理方式的原则。公司业务多种多样、发展参差不齐,集团对每个公司要有个性化管理模式。以投资授权为例,经营公司自己可以决定多大规模投资?如果一刀切肯定不行;
十三是协同创造价值,形成上下游产业链。这是决定我们业务成败最关键的因素。未来,我们的碳三产业链和其它产业链能否发展起来?不仅链要强,每个点也要强,做成的业务群更强,再加上产业园区、研发创新引领,这是基本的发展逻辑。
十四是精细化原则。化工行业不能停留在原材料,要越来越接近终端用户。离消费者越近,品牌越重要,就越具有附加值和市场认可度;
十五是发展数字化、智能化和工业互联网;
十六是整合过程中不断改革的原则。不管是股权多元化,还是员工持股、跟投,或是其它评价激励措施,我们要结合公司特点,设计出一套创建国际一流企业的改革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