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前沿解读:发展新质生产力为广大中小企业所带来的新商机
时间:2024-05-30
来源:文菲斯特企业管理顾问公司
浏览:次
由于疫情的后续影响一些传统行业普遍受到较大的冲击而复苏较慢,但国家去年正式提出的新质生产力却已开始蓬勃发展,它将作为国家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竞争力和持久动力来源引领我国下一时期的经济发展,那么这个新质生产力到底是指什么,如何能创造出来以及对广大中小企业而言有何现实意义呢?文菲君今日就带大家来深入了解一下,相信会给大家带来一些新思路或新启发。
所谓新质生产力是指由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而催生的先进生产力质态。它所涉及的领域新、技术含量高、知识密度大,是传统生产力在信息化、智能化生产条件下因科技持续突破,创新与产业不断升级发展所衍生的新形式和新质态。为何提出这一新概念呢?主要是当前我国国内经济领域中大部分产品或服务空白的问题已基本解决,但产品品质、环保以及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等问题开始凸显出来,这就要求形成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反推需求的新平衡。一方面,新需求对供给升级提出更高要求,不断激发新供给,促进生产力的提升;另一方面,基于新质生产力带来的新供给,能够提供更多高品质、高性能、高安全性、高环保性的产品和服务,能更好地满足和创造有效需求,因此,发展新质生产力既可以摆脱单纯依靠要素数量扩张的粗放型增长方式,推动经济发展的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实现经济增长从数量扩张向质量提升的转变,也能更好地满足使我国的产品与服务更好地融入全球产业链的目标要求。
从现代经济学的角度来看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创新是第一动力,产业则是经济发展的关键所在。新质生产力的核心点是科技创新,通常是指把新的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的新组合引入生产体系的活动,包括新产品、新技术、新需求、新供给、新组织、新模式等,它由“创新是第一动力、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的三大要素组成。当前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的关系日益紧密,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以产业创新反哺科技创新,已成为促进经济高效发展的一条反复得到验证的规律。在部分经济发达地区以政府部门为主导的一些产业园区已很好地证明了此点,它们以有力的政策支持来鼓励园区内企业积极开展科技创新,而企业以技术创新带来的高品质产品又带来了很好的现金流,之后企业和政府又将富余资金进一步投入到研发、产业布局中,因而已带动了国内一批高科技行业的快速崛起、形成了一批先进的产业集群,例如上海市集成电路集群、无锡市物联网集群、武汉光电子信息产业集群、深圳市信息通信集群、东莞市智能移动终端集群等。如果说科技创新主要是指技术创新,那么产业创新则是在此基础上的模式创新、组织创新、管理创新等的一系列组合。国家倡导的发展新质生产力关键应在于创新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
当前全球科技创新已进入前所未有的快速通道,新一代的人工智能、高端设备、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能源/新材料、绿色环保等领域的新技术乃至颠覆性技术不断涌出,信息化、大数据不断为生产力水平的提升提供助力,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正呈深度融合态势,这些都将为全球经济一体化发展、产业链整合、价值链重建带来不可预知的推动力。近年来,我国科技创新能力也在不断提升,在载人航天、大飞机制造、核电技术、量子信息等领域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果,已步入创新型国家行列,2023年中国国家创新指数综合排名居世界第10位,进步显著,只在“创新资源” 、“创新环境”、“创新绩效”等关键指标上还有明显不足,但这已为我国加快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我国正稳步朝着2035年进入创新型国家前列和2050年建成世界科技创新强国的战略目标迈进。
比较直观地来看各家企业可以从“新制造、新服务、新业态”三个方面来考虑融入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大潮中。因篇幅所限我们就先侧重从“新服务”这个方面加以分析。从数据来看全球的服务贸易占全球贸易的比重越来越大:三十年以前,全球的服务贸易额占全球贸易总量的5%左右,现在已经达到了30%,很明显服务贸易与货物贸易相比服务贸易在不断增加,因此我们认为对众多的中小企业而言在“新服务”方面多下功夫可能会收获更快,更容易跻身其中。在此我们可以看一下服务业的发展前景。
作为新生产力要素之一的新服务,它的重点应侧重于对全球产业链具有重大影响力的生产性服务业,而从数字看服务业份额在各国经济数值统计中占GDP的比重越来越高,以美国为例我们看到该国的服务业占其GDP的80%,而这些服务业里面有70%是生产性服务业(这点也显示出其行业细分化程度的不断提高),此方向也应是我国今后的发展方向。2023年我国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54.6%,而生产性服务业占GDP的比重仅为17%-18%,与美国、欧洲的50%、40%的比例相比差距还是很大的。由此看要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实现高质量的中国制造我们还要侧重于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着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把与制造业关联强的高附加值的生产性服务业的短板尽快补上去。实际上要争取使中国服务业的50%成为生产性服务业,即整个GDP中生产性服务业力争达到30%这样的水平势必对未来的经济发展会有很大的助益作用。生产性服务业包括为生产活动提供的研发设计和其他技术服务、信息服务、金融服务、节能和环保服务、设备租赁服务、商务服务、人力资源管理服务、批发与贸易经济代理以及货物仓储运输和快递服务等,我国在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中位置不高的原因就与制造业强相关的生产性服务业的相对滞后有关,因此广大中小企业可通过上述情况分析尽快找到自己未来发展的方向,立即投入到新的定位中去,相信只要经过不懈的努力就能迅速地生根发芽、发展壮大起来,就会迎来更加光明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