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菲斯特告诉您如何有效规避企业劳动争议
时间:2016-02-03
来源:未知
浏览:次
企业劳动关系当事人之间因劳动的权利与义务发生分歧而引起的争议,又称劳动纠纷。其中有的属于既定权利的争议,即因适用劳动法和劳动合同、集体合同的既定内容而发生的争议;有的属于要求新的权利而出现的争议,是因制定或变更劳动条件而发生的争议。
西方国家对劳动争议的处理,有的由普通法院审理,有的由特别的劳工法院处理。由特别的劳工法院处理劳动争议,始于13世纪的欧洲的行会法庭,法国1806年于里昂创设了劳动审理所,此后意大利、德国等国才相继设立了劳工法庭。很多国家处理劳动争议采取自愿调解、强制调解、自愿仲裁和强制仲裁4项措施。劳动纠纷也称劳动争议,是指劳动法律关系双方当事人即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在执行劳动法律、法规或履行劳动合同过程中,就劳动权利和劳动义务关系所产生的争议。
劳动纠纷是现实中较为常见的纠纷。国家机关、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等用人单位与职工建立劳动关系后
(管理咨询),一般都能相互合作,认真履行劳动合同。但由于各种原因,双方之间产生纠纷也是难以避免的事情。劳动纠纷的发生,不仅使正常的劳动关系得不到维护,还会使劳动者的合法利益受到损害,不利于社会的稳定。因此,应当正确把握劳动纠纷的特点,积极预防劳动纠纷的发生,对已发生的劳动纠劳动争议又称劳动纠纷或劳资纠纷,是指劳动关系双方当事人在实现劳动权利和履行义务的过程中发生的纠纷。那么我们应该如何从制度上尽量避免劳动争议?
1. 实施集体合同制度
集体合同是增进劳资双方的理解,防范劳资冲突,并在劳资争议出现之后解决问题的“基本武器”。实践证明,劳动关系和谐,内部凝聚力强的企业,其显著特征之一就是集体合同和劳动合同工作做得好; 集体合同和劳动合同制度实施得好的地区,职工的上访数明显就少,社会更稳定,经济发展环境就好。集体合同制度有利于更好地发挥工会在稳定企业劳动关系中的积极作用,使工会的协调劳动关系和维护职工劳动权益的职能发挥得更直接、更生动、更有效,使工会的“维权”职能实现法制化;有利于缓和、解决劳动争议和劳动矛盾,规避企业劳动争议,有利于职工和企业之间的沟通和理解,维护企业良好的生产经营的秩序。
2. 建立完善的全员劳动合同制度
企业必须规范劳动用工制度,100%与职工签订劳动合同
(管理顾问)。自2008年起,根据《劳动合同法》的相关规定,企业应实施新版的劳动合同,符合条件的员工可以与企业签定无固定期劳动合同。
3. 完善劳动人事管理规章制度
新《劳动合同法》明确规定,企业规章制度必须向职工公示。企业采用民主程序制定相关规章制度。如企业在工资制度制定及修订过程中,可以采取事先征求工会意见的方式,并由工会牵头组织员工代表召开恳谈会了解意见和建议,让员工从源头上参与工资制度的制定、修订。企业应根据经济效益、生产效率、行业工资水平、消费价格指数等指标,提出员工薪资调整方案,在听取工会意见的基础上报审批。
4. 全员参加社会保险
企业应给每位员工及时足额地缴纳“五险一金”,此外,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为职工办理相关福利如企业年金、补充医疗保险,意外伤害保险等。工会也可根据实际情况为职工建立大病救助基金、爱心帮困基金来帮助因病致穷、致困的员工和退休员工,以提高员工的福利保障水平,消除员工的后顾之忧,稳定员工队伍。
5. 维护职工的生命权和健康权,增强员工的幸福感和自豪感
一个企业如果没有和谐的企业文化,企业将没有吸引力,对于制造型企业,必须积极倡导企业安全文化,根据企业性质、企业生产特点,开展安全相关的主题特色活动。大力推行自主安全管理,职工的安全意识与安全技能会大大增强,观念也会由“要我安全”转变为“我要安全”。要加强职工的安全教育,增强责任感和安全意识,使员工能自觉遵守安全规定。每年的6 月是全国安全生产月,企业可以结合当年度的安全活动主题开展符合本企业的安全文化活动,比如: 安全知识竞赛、安全宣传、事故案例教育等。
6. 建立劳动争议调解相关制度
制度建设是开展各项工作的基本保证,企业在不断完善各项劳动管理规章制度的同时,也需要制定《劳动争议调解工作条例》、《劳动关系联络员工作条例》等,明确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工作职责、劳动争议调解工作流程。对于中断劳动关系的员工,企业严格按照离职管理的规章制度办理离职相关手续。对于辞职的员工,企业应积极寻找原因,从根源上解决问题。对离职员工的薪金处理,企业应严格按照劳动法的有关条例规定,在员工离职时一次性付清离职员工的工资。员工离职需要对企业进行违约赔偿时,企业也应根据相关规定要求离职员工履行赔偿责任。对赔偿事宜存在异议的,企业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需按照公司劳动争议调解工作流程进行调解,通过调解达成一致,避免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