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语:
战国时期秦国的秦孝公即位以后,决心图强改革,便下令招贤。商鞅自魏国入秦,并提出了废井田、重农桑、奖军功、实行统一度量和建立县制等一整套变法求新的发展策略,深得秦孝公的信任,任他为左庶长,开始变法。经过商鞅变法,秦国的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加强,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商鞅成功变法,让秦国崛起的关键:敬贤、敬法、共心、共魂。
商鞅变法,说到底,是一种励精图治、事业高于一切的精神,这种从弱小到强大的管理大道更值得我们深思与学习。商鞅变法到底能给我们什么启迪呢?
其一,从组织变革的角度看
商鞅变法作为历史上一次著名的、成功的政治经济变革运动,短短二十年,使秦国一个弱穷西陲小国成为一个强盛帝国,国富民强,为以后秦国一统天下打下坚实的基础。然而,组织变革是极不容易的,无论是一个国家还是一个企业,都需要付出极大的代价,要改变一个组织延续百年、根深蒂固、骨子里的东西是难上加难。一是组织领导人(国王、董事长)要有强烈的变革之心,能自始至终、矢志不渝,以"铁腕"手段推动,变革不成功"死不罢休",全力以赴;二是要有好的变革方略、谋略以及变革谋士、担当,没有好的出路、变革之策,如何变?变向何方?分几步走?谁来出谋划策,谁来推动变革,担当重任?此两者是连在一起的,选合适的人,做合适的事,没有好的谋才,不会有科学、因地制宜的变革之法,没有强有力推动者,光是纸上谈兵,夸夸其谈,不能执行到位,落地有声,更不会有好的成效、结果。因此,变革重在执行,最难也在执行,因为牵涉到很多人、很多利益团体的切身利益,更是场政治上的较量和战斗。
其二,从中高层管理层面看
到底是企业高层重要,还是中层重要?传统观点是企业高层重要,没有高层不会制定企业发展战略规划、各种资源的整合、关系的协调,但最新的观点认为,企业中层决定企业的成败。有好的战略、想法如果没有合适的人去执行、推动,战略变不成现实,只能是空想。而中层是连接高层、基层的桥梁,起着承上启下的纽带作用,是企业运行变革的中坚力量,变革者、执行者、推进者。因此,作为企业高层一是制定战略整合资源,二是选择人才,共同组建成无坚不摧的团队,方能打赢这场"变革"之仗。高层不是十全十美"多面手",必须会招人、选人、用人、留人,把合适的人放在合适位置上,天时、地利、人和集一体,创出一番伟业。从秦孝公到卫鞅及其追随者可联想到此点。
其三,从经营人才层面看
都知道企业竞争是人才的竞争,那么如何发现人才和识别人才?通过哪种途径找到人才?如何吸引人才过来?如何用好人才?是一个重要的课题。
除确定企业发展方向外,寻找人才是企业领导者的第一要务。秦孝公在百里奚老人指点下,跳出秦国局限,遍布山东诸侯列国张贴"招贤令",以重金吸引人过来,广开"国门",招贤纳士,在识别、考核人才方面,以三月为期,让"贤士"深入基层郡县体察民情,考察官吏,拿出自己的治国方略,根据士子的才能安排到各部门任职。好比现在的新进大学毕业生,先从基层做起,到基层实习,了解企业情况,后逐步提拔重用,不可能马上就有好的位置等着你,必先经过磨练,后才能担当重任。又比如盖房子,有木栅、椽子、大梁等,而栋梁是最难得的人才,也是最重要的,是企业之根本、之基石。找到栋梁,给他一个实施抱负、施展才华的舞台,发挥他的才能,为企业创造更多的价值。
其四,从执行力角度看
商鞅变法是部关于企业法制建设,以"法"制"企"的好读本,更是关于执行力的好素材。现在流行执行力,反映出很多企业执行力低下,有好的战略、计划、方案,就是执行不力,在执行过程中大打折扣,最后不了了之,坚持不下来,受到阻扰或反对意见就不得不"流产".因此,一是坚定信念,定下来的东西义无反顾的执行到底,不半途而废,中途夭折;二是有好的制度、法律作为好的保证,奖励好的遵守者,惩罚违法者,"惩恶扬善";三是无论"王公贵族"还是"庶民百姓"都一视同仁,公平公正,不偏不倚,任何人都不能凌驾于"法律"之上,包括制定者,都得受法的制约、约束,触犯"高压线"就得受到惩罚,使他永不再犯,使法治观念深入人心,都成为遵纪守法好的典范。
其五,从企业法治角度看
企业管理,以前是以经验管理为主"人治",到后来以科学(制度)管理为主"法治",到最后以文化管理的"人治",即"自治",三个阶段。人治(被治),到法治,到人治(自治),实现无为而治。刚开始人少的时候、创业打天下的时候可以人治,但经过一个阶段必须实行法治,靠制度规范人的行为,而不是人管人,养成良好的习惯,培育一种好的氛围和企业文化,创造一种好的秩序,激励人积极向上创造业绩,抑制消沉、不劳而获、"好吃懒做"、"投机钻营"之辈,实现企业效益提升、富强、腾飞。
其六,从企业创新变革角度看
市场环境在变,消费者、客户在变,竞争对手在变,世界经济一体化趋势已成定局,"弱肉强食,优胜劣汰,适者生存",变则昌,不变则亡,停止不前沉醉在眼前成绩只有死路一条,最终只有被竞争对手"吃掉",被市场所淘汰。因此,只有从管理创新,营销创新,流程创新,直至组织结构本身进行一场变革,寻找一种新的突破口,不断否定自己,建立健全完善的管理体系,"法治"而非"人治",使企业有脱胎换骨的变化,才能走上一条变革图强之路,走在竞争对手的前面,成为行业领军,使企业处在不败之地。
结束语:
商鞅变法教给我们的是勇于变革的精神,只有让“变革”成为我们的一种思维方式,企业才会强大。当今这个时代处于一个巨变时期,科技进步、信息交互方式的改变都在促使商业规则在变,企业欲立于不败之地必须要洞察周边环境的变化,把握其中的商机并不断借助外力来尽快变革、调整内部的管理机制以适应这种变化,争取赢得每一次的发展机遇,跑赢全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