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文库 > 乔布斯伟大的创新者
关于我们 业务咨询 管理培训 新闻时事 政策法规 咨询案例管理文库 专家专栏 广纳贤才 公司动态 财经新闻 最新资讯 人力专栏 热门培训课程

乔布斯伟大的创新者

时间:2015-04-19   来源:   浏览:

按语:
     乔布斯作为一名出色的企业家虽然已离我们而去,不过他为IT业已然树立了一个标杆。不可否认,苹果帝国如今的辉煌与乔布斯个人的修养和性格特点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多年来乔布斯代表的是一种“苹果精神”。一直流传着一个说法,苹果公司的商标蕴含另一层次的意义:为了纪念那些在计算机科技领域有勇气第一口去尝毒苹果的先辈,其产品命名大多都以“i”开头,这代表了设计者强烈的自我意识和原创精神。为表对他的崇敬和悼念之情我们想借本期论坛以乔布斯无以伦比的创新精神为基点试图来探讨一下他的成功特质……

“创新就是对一千条创意说‘不’”——史蒂夫.乔布斯
     时任耐克公司CEO马克.帕克回忆与乔布斯的一次通话中:“您有没有什么建议可以给我?”帕克向乔布斯问道,“嗯,只有一条,”乔布斯说,“耐克的一些产品是世界上最棒的。能激起人们的购买欲望。但耐克还有许多产品很垃圾。我觉得你要做的就是砍掉那些没用的,把精力放在好的产品上。”乔布斯说完这番话后停了下来。帕克则用一阵笑声来避免冷场,可乔布斯却没有笑,他是很认真的。“他说得完全正确,”帕克说道,“我们必须去芜存精。”
     帕克所用的“去芜存精”这个词,所指并非产品的设计层面,而是商业决策的层面。去芜存精还有助于引导出优秀的产品设计和有效的沟通。据乔布斯说,“大家认为专注的意思就是同意将精力都放在必须专注的事务上。但这并不全面。它还意味着要拒绝数以百计的其他好创意。你必须精挑细选。实际上,让我感到自豪的不但有那些我们做到的事情,还有那些我们选择不去做的事情。在产品设计、商业战略,以及沟通和展示上,“去芜”往往能创造额外价值。2008年10月,苹果举办了下一代MacBook笔记本电脑的发布会。苹果的设计大师乔纳森.艾维(Jonathan Ive)向与会者介绍说,苹果全新的“铝合金一体化外壳”让电脑的主要结构部件减少了六成。部件减少了,电脑自然就可以造得更薄。与你想象的恰恰相反,减少了部件的电脑变得更坚硬耐用——电脑变得更结实了。
    如艾维所说,“我们完全沉浸在寻找一种高度简化的设计方案中,因为作为活生生的个体,我们都懂得‘简单’的定义。”

领袖和跟风者的区别就在于创新——史蒂夫.乔布斯
    他用一个“苹果”改变了世界,也缔造了属于自己的IT帝国。2011年10月5日,苹果公司董事长、公司创始人之一史蒂夫•乔布斯因胰腺癌导致呼吸停止去世。就在他去世的前一天,苹果公司发布了iPhone4的升级版iPhone4S。谁也未曾想到,这款在果粉们眼中没有太多亮点的产品竟然成了乔布斯的绝唱,他所书写的传奇也就此画上了句号。
     或许上帝也是“苹果”的粉丝,所以带走了乔布斯。网友们发明了“iSad”一词用以表达对乔布斯去世的悲痛之情。
     “很少有人拥有像乔布斯这样深远的影响力,他的影响力将会被今后许多代人所感受到。”对于乔布斯的成就,来自宿敌盖茨的评价颇具代表性。数字时代,一组数字也许更具有说服力:100倍的股价涨幅,1000万台iPad,1亿部iPhone,2.7亿台iPod,100亿首来自iTunes的音乐下载。
在      乔布斯的魔棒下,无论是最初的麦金塔电脑(Macintosh)还是后来的iPad,几乎每一个“苹果”都令人眼前一亮。不过,在苹果光鲜的外表里藏着的 “核”才是苹果产品真正的成功之道。
     苹果的产品给人的印象是美观、简约、易用。这归功于设计师始终注重细节和人性化并将产品做到极致的理念。据说,在苹果公司创办之初,乔布斯的办公室里挂着一面海盗旗,他对海盗的理解是:“忘掉一些规则,尽可能地以最极端的思维方式来思考。”一个典型的例子是,在Mac系列笔记本中,有一个睡眠指示小灯,一旦用户关机或者让电脑处于休眠状态,这个小灯就会亮起来。类似功能在其他厂商的产品上也可以看到。但苹果的设计显得与众不同:Mac笔记本睡眠指示灯的闪烁频率与成年人正常呼吸的频率趋于一致,即每分钟12次。
苹果的成长之路也是一条应用创新之路。苹果公司通过电脑Apple-I,开启了个人电脑时代;通过iPod,改变了整个音乐产业;通过iPhone,改变整个通讯产业;通过iPad,重新定义了PC,改变了PC产业。在苹果公司探索创新的背影后,留给后来者的则是一条布满名为专利的地雷阵。
     创新无极限!只要敢想,没有什么不可能,立即跳出思维的框框吧。如果你正处于一个上升的朝阳行业,那么尝试去寻找更有效的解决方案:更招消费者喜爱、更简洁的商业模式。如果你处于一个日渐萎缩的行业,那么赶紧在自己变得跟不上时代之前抽身而出,去换个工作或者转换行业。不要拖延,立刻开始创新!

乔布斯:这个人的别名叫“创意”
  “乔布斯是皮克斯大家庭的指路明灯,他早于我们所有人看到皮克斯的潜质……他给了我们机会并相信我们制作电脑动画片的梦想……他将永远是皮克斯DNA的一部分。”
  当全世界都在为失去电脑界天才乔布斯哀伤时,来自皮克斯首席创意官约翰•拉塞特与主席艾德•卡特穆尔这篇饱含深情与悲伤的悼文,却让世人看到另一个乔布斯,一个在动画领域叱咤风云的领袖,一个一手缔造全球最大动画公司皮克斯的幕后英雄。
  很难想象,当我们沉浸在《海底总动员》、《赛车总动员》、《机器人总动员Wall-E》和《飞屋环游记》等一系列皮克斯动画中笑得前仰后合的时候,创造了这一切的乔布斯当时的心情又是如何。
1986年,刚刚被自己一手创建的苹果公司驱逐出来的乔布斯,发誓要干出比苹果更加伟大的事业。眼光独特的他在经过长时间观察后,选择用500万美元收购当时卢卡斯电影公司旗下工业光魔公司的电脑动画部,也就是后来的皮克斯。然而当时的皮克斯还仅仅是一群技术天才组成的小公司,未来何去何从仍是未知数。
乔布斯很快展现出了自己在动画领域的眼光和才华,他迅速为皮克斯制定了主攻“视觉特效”的发展路线,并且用包容的心态对皮克斯的动画天才们“放养式管理”;乔布斯同时知人善用,这也使得他造就了皮克斯梦幻三人组:乔布斯是皮克斯战略方向的把握者,卡特穆尔是技术总管,拉塞特则负责电影故事创意。
好莱坞一直流传着“天才乔布斯”的一个“传闻”:乔布斯每个月底都会去一趟公司,每每都要冲着全体员工臭骂一番,然后丢下一张大额支票说道:“如果下个月你们还没有拿到什么奖,这就是你们最后一个月的工资!”
正是这种看似粗放的管理风格,为皮克斯的众多“天才们”留下充足的创意发挥空间,此后二十年间,皮克斯几乎成为了最优秀动画电影的代名词。1995年,皮克斯的大银幕处女作《玩具总动员》上映,收获3.6亿美元的同时迅速跻身好莱坞大腕之列。直到2006年迪斯尼以超过74亿美元收购皮克斯时,这位天才已经成为身价10亿美元的大富翁。也正是凭借着乔布斯在皮克斯的辉煌业绩,他得以重返当时已经濒临破产的苹果公司,从而续写另一段辉煌。
  让音乐流淌着叛逆的血液
“史蒂夫•乔布斯,愿灵安眠。感谢您的发明允许我将整张CD专辑装在口袋里,您把乘航班旅行变成一件很有趣的事情。”
——Skid Row(穷街乐队)成员塞巴斯蒂安•巴赫(Sebastian Bach)
“感谢您开发的各种工具,灵感和各种可能性……想念你,史蒂夫。”
——美国摇滚乐队Nine Inch Nails(九寸钉)主唱特伦特•雷兹(Trent Reznor)
…………
当乔布斯逝世的消息被外界知道后,没有人比当代的音乐人更为悲伤,因为他们最能体会乔布斯给予音乐产业带来的巨大飞跃和变化。不到十年时间,乔布斯在全球卖出了1000万台iPod,彻底改变了人们听歌的方式;他创立了iTunes音乐商店,让欣欣向荣的数字音乐拯救了濒临倒闭的传统唱片市场。无论是iPod还是iTunes,对于音乐产业都是里程碑式的标杆。
乔布斯曾经这样说道:“音乐在我们的血液里,我们都爱它。”推出后不到3年时间,iPod+ iTunes这对黄金搭档就为乔布斯的苹果公司“疯狂敛入”100亿美元,占到整个公司50%以上的收入。
iPod和iTunes的出现,更大的意义在于改变了音乐产业的发展模式和生存方式。乔布斯主导下的数字音乐产业,建立了一整条从内容生产、渠道销售到消费购买的产业链条。从此以后,音乐人可以通过分成模式保证自己的收入;唱片公司可以不用担心盗版,用心培养艺人、推出新曲;消费者只需要花不多的钱,就可以消费各种各样的音乐产品。

他走以后,“乔布斯”变成一种精神……
“乔布斯是数字时代的导航灯。”苹果竞争对手之一的索尼总裁兼CEO霍华德•斯金格赞叹道。不可否认,乔布斯逝世的消息无疑震动了世界文化创意领域,作为这个时代文化圈的精神领袖之一,几乎人手一台的苹果产品中播放的内容几乎涉及了文化创意领域的各个方面,那些拿在手上、摆在桌上、绑在腰带上、塞在耳朵里的东西,已经在实质上改变了人们与内容的互动方式,而今后,文化创意领域是否会按照乔布斯生前所规划的那样继续前行,创造真正的“乔布斯文化时代”,以及是否会有下一个“乔布斯”跳出来改变航路,我们还不得而知。
正如微软联合创始人保罗-艾伦(Paul Allen)在Twitter上表示:“我们失去了一位绝无仅有的科技先驱和成果辉煌的创造者。”毕竟,这个世界上能够给人类带来颠覆性改变的人为数不多,我们在享受乔布斯给我们的生活带来诸多便利的同时也由衷地道一声:老乔,请在天堂之路走好!

编后语:让我们记住乔布斯在2005年斯坦福大学的演讲中对年轻人曾说过的话“你们的时间是有限的,不要活在别人的人生轨迹上,不要被教条所束缚,不要让自己的想法被别人的话所打倒。最重要的就是跟着自己的心和直觉走下去,终有一天旁人会了解你的追求”。

上一篇:企业管理论坛“商鞅变法”中蕴含的企业管理之道
下一篇:思维的盲点惯性的力量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